Search

「⋯⋯與逃避型相處時,常常很少聽他們分享生活事件或情緒,因而較少看到他們有情緒的起伏、較少接觸自己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⋯⋯與逃避型相處時,常常很少聽他們分享生活事件或情緒,因而較少看到他們有情緒的起伏、較少接觸自己與他人的情緒。他們不只是『情緒表達的意願低』,也與對自己與他人情緒接觸的程度低有關。」

或許是因為他過去的成長背景,或許是因為過往他所經歷的一些交往關係,是的他漸漸養成某一種不太習慣表達自己情緒的個性,所以不習慣接觸自己的情緒,很難接觸別人的情緒,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。

有的人會跟逃避依戀維持一種曖昧、不確定的關係,來避免受傷。但不論你有沒有跟他在一起,只要兩個人之間維持某種關係,你常常會有種感覺是「在這座城市失去了你」,儘管他在你的身邊,但不知道為什麼,還是有一種疏離的感覺。

「你的故事 存在一個需要密碼的盒子

紀念時刻 打開卻會冒出一陣陣白煙

像是警告自己 不能屈服嚮往從前

天變地變 我們的愛也變

而我 在這座城市 遺失了你

順便遺失了自己

以為荒唐到底 會有捷徑」

跟一個像在「迷霧當中」的逃避依戀在一起,我們很容易因為「不確定」,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,試著用很多情緒去追討,然後以為荒唐到底會有捷徑。

對於很多焦慮依戀的人來說,「確認關係的名份」(我們到底算不算在一起?)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因為這會締造一種心安的感覺,覺得自己是有人要的、覺得自己是有人在乎的,然後就會因此感到安全。

但有些時候,對方可能還沒有想要這段關係進入到一種「被定義的形式」,那可能就要先緩緩,想想什麼是彼此目前可以接受的平衡。

當我們在一段關係裡很希望對方回應的時候,會不知不覺地把天平上面的砝碼加重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自己付出很多,但實際上會讓對方感覺到相對應的壓力,他會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償還,你對他的那種好跟關心。

所以你可以把對對方的好、投射在對方身上的鎂光燈,收一點點回來,放在自己身上。一旦付出的力道變少了,對於對方的埋怨也會變少,面上看起來是一種疏離,實際上是匀出一點空間,讓對方去感受他的感覺是什麼。

然後有一天你會慢慢明白,就算他無法改變,你還是可以調整自己付出的底線。
--
文整理自 女人迷 womany #為你點歌
#金曲32
#海苔熊為你點歌 文章和Podcast收聽在留言喔!
#吿五人 #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
#圖源 https://stars.udn.com/star/story/10092/5690137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